焦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中,关注最多、论述最多、安排最多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入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是立足全国生长阵势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入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生长的导向,连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守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越发牢固。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入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生长之路。
2014——2023,10年,北疆万里山河巨变。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草原更美了。118.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绿水青山“大写意”画卷。
这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是2400多万各族子女的美丽家园,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
时光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中,关注最多、论述最多、安排最多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付与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战略定位。嘱咐内蒙古“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景物线建设得越发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支付更为艰巨的努力。”“要坚持增强生态情况�;そㄉ璧亩�,不摆荡、不松劲、不开口子。”
情景,历历在目;吩咐,声声在耳。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内蒙古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推动生态情况�;け⒘死沸浴⒆坌浴⑷中员涓�。
扛起内蒙古继续,壮士断腕抓绿色转型,久久为功抓生态修复,绿色厘革踏歌前行
内蒙古的生态区位究竟有多重要?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效区。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宁静屏障花样中,内蒙古是“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黄河重点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北方地区的“水塔”和“林网”,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和“碳汇库”。
�;ず谜饫锏纳榭�,是我们义禁止辞的责任,也是对国家最大的孝敬。
当经济增长与情况�;け⒊逋�,我们该何去何从?
坚决把生态情况�;ねυ谇懊�,坚决不干为了“仨瓜俩枣”损害久远利益、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情!
壮士断腕,绿色转型——全区凌驾一半的领土面积划入生态�;ず煜摺�72%的领土面积划入生态空间,红线内不搞突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凌驾情况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蒙受能力的项目;坚决停止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生长,把牢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坚决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开发模式,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生长全面转型。
久久为功,修复创伤——在大兴安岭“挂斧停锯”,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专项整治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湖两海”明珠再生辉;深入实施天然林�;ぁ⒕┙蚍缟吃粗卫淼裙抑氐闵こ�,领土绿化科学推进;■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坚持把黄河大�;ご笾卫硗υ谇懊�,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守卫战;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林子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久久为功创奇迹,万里山河披锦绣,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今天的内蒙古,不但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等“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的“风沙源”也酿成了首都的“后花园”。
孝敬内蒙古智慧,一个个“典范案例”“中国计划”,成为内蒙古的“绿色名片”
翠色欲流,一碧万顷,内蒙古大草原人人神往。就在5月22日,美丽内蒙古又增添了一张新的世界级名片——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游牧,是蒙古民族的一种生活方法,更是这个古老民族遵循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时至今日,其焦点区巴彦温都尔苏木的牧民依然恪守着古板的游牧习俗,准时休牧轮牧,坚持在传承中�;ぁ⒃诒;ぶ猩�,守护好这片世人神往的绿色、纯净之地。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这样的“绿色名片”,内蒙古赢得了不少。
原本严重沙化、退化的打草场,经过围栏封育、补播、施肥、切根、轮刈等修复治理步伐后,焕发新生,平均每亩增产20%到40%。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条约》缔约方大会上,锡林浩特市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入选的草原生态修复典范案例,成为中国向世界推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家园,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2017年,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乐成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配合起草的联合国宣言,为世界防治荒原化开出了“中国药方”,提供了“中国计划”。
……
这一个个“典范案例”“中国计划”,正是内蒙古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结晶,是内蒙古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发挥内蒙古优势,破解“点绿成金”的密码,绿水青山酿成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与生长优势实现双向转化
在责任与激情的召唤下,从酣战沙魔到与黄沙和谐共处,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内蒙古一个个回天壮举,给子孙子女留下了可连续生长的“绿色银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勤劳智慧的内蒙昔人民破解“点绿成金”的密码,让绿水青山酿成了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成为生长优势,同时实现双向转化。
从荒山秃岭到“塞北小黄山”,从森林笼罩率缺乏40%到98.86%,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成为外地群众谋生致富的“金山银山”。旅游火爆、山货富足,民宿、农家乐各处开花,人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挂斧停锯”后的大兴安岭林区转入全面�;どば陆锥�,林下资源酿成林下财产,砍树人酿成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走上生态工业化生长新路子。2022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下经济实现产值4.6亿元,形成了经济林、中草药、食用菌、林下养殖和野生资源屎厕五大工业,发动9000余人就业。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45万亩梭梭不但将乌兰布和沙漠移动的沙丘牢牢牢固,在梭梭上人工接种的12万亩肉苁蓉,亩收入能抵达6000多元,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宁静屏障的历程中,在逐梦绿富美的门路上,内蒙古将不绝书写新的篇章。